BBO,必博娱乐

手脑并用  学做合一
陈毅

【宜宾校区】我校与宜宾市签署协议 合作共建宜宾校区

【时间:2019年08月11日 20:51】 【栏目:成工要闻 【来源:成工院管理员—宣传部】 【编审:党委宣传部】

8月9日,我校与宜宾市人民政府战略合作暨共建成都工业学院宜宾校区协议签署仪式在宜宾举行。学校党委书记李劲松、校长严余松,宜宾市委书记刘中伯、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陆振华、市政协主席吕晓莉等市校领导出席签约仪式,宜宾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杨俊辉主持会议。宜宾市委、市政府各局负责人代表,我校主要职能部门及部分院系负责人代表40余人参会。

签署仪式现场

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市校共建宜宾校区正式提上日程,未来我校将围绕智能终端、轨道交通、汽车、新材料等宜宾“8+2”产业发展需求设置智能制造类、电子信息类、现代服务业类等特色产业学院和特色专业,开展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推动四川省应用型本科示范高校建设。

 

宜宾市委书记刘中伯致辞

签署仪式上,刘中伯指出,成都工业学院是一所具有影响力的应用型大学,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新部署新要求,宜宾紧紧围绕“加快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目标,加快推进长江上游区域中心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四川南向开放枢纽门户建设,大力实施“产业发展双轮驱动”战略,全力推动大学城、科创城建设。希望双方在今后的合作中,建立长效机制,在加快推进合作协议内容落地落实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成都工业学院宜宾校区的发展目标、规划,把成都工业学院宜宾园区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宜宾市委、市政府将积极做好服务工作,为学校在宜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成都工业学院党委书记李劲松致辞

李劲松指出,成都工业学院将按照“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的办学定位和“根植地方、魂在应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办学思路,在“宜宾校区”建成后,紧紧围绕围绕宜宾“8+2”新兴产业发展需求认真负责开展教育教学、科研项目、发明专利、创新成果、高新技术企业引进或孵化。通过市校共建成都工业学院宜宾园区,必将增强学校办学实力、强化学校应用型办学特色、提升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推进构建学校开放办学大格局,并以此推动宜宾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成都工业学院校长严余松发言

严余松表示,学校将紧紧按照宜宾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本科教学、专业布局、人才培养等方面,支撑区域经济建设,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积极为宜宾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成都工业学院的贡献。通过双方共同努力,将成都工业学院建设成为高水平、特色鲜明的应用型高等学校,成为应用型地方高校建设的四川样版、全国样版。

签署协议

我校党委副书记成和平与宜宾市副市长陈扬杰分别代表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和共建成都工业学院宜宾校区协议。宜宾市委书记刘中伯,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陆振华,市政协主席吕晓莉,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谢杰,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俊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赵浩宇;我校党委书记李劲松,校长严余松,副校长郑予捷、叶仲斌、刘保县等市校领导共同见证。

 

参观调研汽车产业园

会前,与会人员还前往宜宾苏格智能终端产业园、宜宾汽车产业园、宜宾智能轨道交通产业园、我校宜宾校区项目选址点等地考察。

现场选址

据了解,我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宜宾校区的建设,既强调科学决策,也坚持民主决策。今年5月,学校领导班子启动筹建宜宾校区的相关工作并成立了筹建工作小组,在实地考察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撰写了《学校筹建宜宾园区可研报告》。6月,学校征求各方意见并与宜宾市政府进行了多轮磋商和反复修改达成一致,形成了《宜宾市人民政府 成都工业学院 合作框架协议》和《宜宾市人民政府 成都工业学院 合作共建成都工业学院宜宾园区协议》两项协议。7月,学校组织召开第一届党委会第四次全委会,审议并全票通过了两项协议。

成都工业学院宜宾校区的建设,是学校呼应产教融合政策的崭新举措,是推动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路径融入区域经济社会的战略布局。未来将紧密对接宜宾市“8+2”的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建成一批产教深度融合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推动建立校地合作的协同育人长效机制,将主动对接宜宾市支柱产业和产业集群开展科学研究,接轨宜宾市产业发展,把学校的科技优势和人才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探索高校紧密对接服务区域和产业发展的新途径。

通过建设宜宾校区,也将极大改变学校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中存在的财力不足、软硬件较弱、服务面向较窄、发展受限等现实问题,实现学校内涵建设,推进学校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高水平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和产教深度融合,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在为宜宾经济社会发展和支柱产业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高水平科技服务和资政服务、服务宜宾市及川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推进学校四川省应用型本科示范高校建设,为四川建设教育强省,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做出积极的贡献。

(撰稿:吴媚;审稿:冯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