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O,必博娱乐

手脑并用  学做合一
陈毅

中国网:盘活数据资源,赋能数据交易 数据领域首个川渝地方标准不简单

【时间:2022年04月07日 09:08】 【栏目:媒体看学校 【来源:成工院管理员—宣传部】 【编审:党委宣传部】

中国网4月6日讯(王李科 范辉)随着计算机使用领域不断扩展,互联网技术不断进步,生产生活中信息传递需求的不断扩大,人们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用到的数据量级正也在不断提升。环境监测、智能制造、数字经济……“大数据”早已不是新鲜词汇,它已渗透到了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当中。因此,基于大数据衍生的产业链条飞速发展,数据正在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但要让这种资源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实现数据健康有序地共享、交换、利用和管理,却因缺乏相关的保障和一套科学的标准,面临着包括缺乏标识、无法确权、数据来源不可靠等因素所造成的被动局面。

“我们要做一个能够覆盖政府、非政府组织和个人的公共信息资源标识体系。”4月2日,四川省产业大数据应用研究院执行院长、成都工业学院教授沈益民在接受记者独家采访时介绍,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的大背景下,为解决上述问题,四川省大数据中心和重庆市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组织标准专家组,按照川渝两地分别立项、共同起草、联合审查、联合批准发布的流程,共同完成了川渝区域地方标准《公共信息资源标识规范》的编制,弥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其中,由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经信厅和成都工业学院共建的四川省产业大数据应用研究院发挥了重要作用。

就在今年3月16日,《公共信息资源标识规范》通过了四川省大数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重庆市大数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共同组织的两地专家评审,可望成为数据领域的首个川渝共建、共认的跨省(市)地方标准。

给数据发放“身份证”“产权证”“健康码”

三大功能助力“标识”在多个领域快速发挥作用

公共信息资源标识是《公共信息资源标识规范》的核心,沈益民向记者这样阐述上述标识的作用,“我们所做的工作是数据领域基础建设中的基础,通俗的讲,它就是数据的身份证、产权证和健康码。”

“公共信息资源标识的第一项功能是细分数据来源。”沈益民以家庭空气质量监测仪为例子讲述了这项标识和规范的意义,“家庭安装的监测仪只能采集单个家庭的空气质量指数,在传统使用场景下,这些数据除了让居民了解自家空气质量之外别无它用,数据价值没有充分发挥。即便被收集统计,单个家庭的数据也会被淹没在宏观数据当中,无法细分。但如果有公共信息资源标识,就可以将数据对应到单个家庭,在宏观层面不仅能够更加详实地反映地区空气指数变化,在微观上也让周边需要这些数据的家庭对小区空气质量有更全面的了解。”

公共信息资源标识的第二项功能是确定归属权,在拥有了“身份证”之后,数据归属权就有了清晰的划分,从而为数据交易打下坚实的基础。沈益民借用空气质量监测的例子继续将“标识”的功能延伸,“比如某个企业打算做全市PM2.5的地图,传统的方式是在全市设立监测站采集数据,其建设和维护成本都非常高。而在有了信息资源标识以后,就可以实现与每一个安装了PM2.5监测仪的家庭直接进行数据交易,从而大大降低成本。”

“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所谓的‘鲁迅名言’,但那句话可能根本就不是鲁迅所说的。”沈益民用了一个生动的例子,加以说明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很容易被篡改。“因此,公共信息资源标识第三项功能就是确保数据来源可靠。根据《公共信息资源标识规范》规定的标识管理体系,标识平台实时监测和自动分析数据链条的可靠性,从而确保信息和应用安全。”

“现在的网络空间中的数据质量良莠不齐,充斥着大量低价值数据。根据《公共信息资源标识规范》建立了标识体系之后,我们就可以把数据按UDAT(可用、可靠、可控、可信)四个维度进行量化评估,并最终形成对于数据价值的综合判定。”沈益民向记者介绍,数据价值的量化评估是项目中占据了团队最多精力的部分。只有经过价值量化的数据资源才能完成数据权益证明(PoDS),并进入数据产权的上链、共享和交割流程,从而促进高价值数据交易,让数据资源真正的流动起来产生更大的价值。

据悉,截至4月1日,沈益民教授团队已经持续发放了16,150个公共信息资源标识,累计覆盖数据逾50亿条。“标识”在数字城市管理、信用风险评估、乡村商贸流通等领域开始快速发挥作用。

多方共建以产促研

项目取得重大成果背后凝聚着“成工”教育的力量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18年5月,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共同签订了厅委共建成都工业学院协议,协力采取多种举措,力争打造新时代背景下产教融合发展的四川样板。四川省产业大数据应用研究院是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四川省教育厅和成都工业学院共建的产业应用型科研平台,以我国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领域的大数据应用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产业主管部门、企业和社会公众为重点,遵循“应用导向、产业聚焦、机制创新、科技服务”的指导方针,集聚行业大数据资源,开展产业大数据应用的战略咨询规划、梯次人才培养、关键技术攻关、行业数据应用等科技服务,助力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推动四川省大数据以及相关产业发展。

“围绕这个项目,成都工业学院组建了以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智能制造、互联网金融等多个专业联合的跨学科团队。”沈益民告诉记者,该团队成员主要是成都工业学院中青年的教师骨干,超过60%是博士或者副高以上专家,大部分成员年龄都在30-40岁之间,最年轻的成员仅20余岁。由这些教师骨干带领学生组成研究团队,在成都边界元科技有限公司等大数据新锐企业建立了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基地,校地结合,分工合作。“成都工业学院作为四川唯一一所由四川省教育厅和经信厅共建的本科院校,以应用性产业融合为导向,秉持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教育理念,建立了大数据、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多个应用型科研机构,培养了一批实践能力强、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科研工作是学校的重要部分,但是我们更加重视科研成果转化和应用,学校建立了相关的考核指标,鼓励教师与企业进行合作,广泛发现、发掘社会应用需求,带动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从而以产促研。”

“日常工作中,沈教授的要求非常严格。我们通过多个部门齐心协力,严格根据标准执行平台开发工作,从而顺利推动项目的进展。”承担公共信息资源标识平台研发工作的王小龙既是一名成都工业学院的毕业生,也是该项目和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经过了10亿条数据量级的实验,最终取得了圆满成功,让我感到非常有成就感。”

信息技术创新与规范化管理齐头并进

为成渝经济圈的发展贡献来自“成工”的力量

“我们的工作开展至今都非常顺利,预计在上半年,我们将力争完成标准的送审和颁布实施工作。”沈益民对当前的工作进展表示满意,“标识平台已完成了与国产芯片厂商和操作系统的硬软件信创适配联合认证,未来的公共信息资源标识平台可以完全架构在国产化平台上。”他表示,这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为以后盘活数据资产,推进数据交易创造了条件。

“标识标准制订完成后,标识平台推广和数据价值上链将成为下一阶段工作重点。”沈益民向记者展望未来时表示,未来几年,该团队将会持续完善公共信息资源标识与数据交换过程中的隐私保护、数据价值认定、交易行为管理等一系列环节的标准和规范,以此形成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为公共信息资源的开发、使用和交易创造健康有序的环境,从而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贡献来自成都工业学院的力量。

http://edu.china.com.cn/2022-04/06/content_78151175.htm?f=pad&a=tr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