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O,必博娱乐

手脑并用  学做合一
陈毅

此时莺飞草长,尔息踏风而来——记“以中国古代生命哲学为依托的创新思维能力训练”活动

【时间:2021年03月09日 09:51】 【栏目:校园文化 【来源:人文与设计学院】 【编审:党委宣传部】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春天就这样来临。学子返校求学,九州湖畔波光粼粼,掩映着的迎春花,满眼间都焕发着蓬勃的生机。如此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美好时节,古时聚友踏青,煮酒吟诗,自有一番景致。 同样的时空,相同的意境,而我们,由人文教研室宋先梅教授带领的以中国古代生命哲学为依托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与研究”的创新思维训练项目小组2021年3月4日下午2点整,在国学馆进行的探讨分享,也是颇具意趣了。老师先提出了近段时间的学习要求:一是要深度阅读国学经典中的重要篇章,要写阅读笔记;二是要思考国学中对生命问题的追问与思考,即特别要关注其中生命哲学的呈现,其中包括对人格的塑造,精神境界的提升和创造性思维的开拓。老师最后要求我们要在学习思考的基础之上,完成项目组的研究论文。

接下来老师从国学与文学相通的角度具体分析了三点,给同学以灵魂的洗礼和思维的启迪。以“道”为例,《道德经》对“道”有着详细的描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但由于同学们的阅历不足,且《道德经》又是一部非常高深的经典,终究是有所欠缺。但若是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又是另一番理解:如陶渊明的“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诗人从山间景致之间悟到了独到的生命体验,这是超然物外的“道”,是情怀与境界的追求。又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蕴含着诗人忧国忧民的独特人格精神,这是与儒家“仁人爱物”“至大至刚”的入世理念相契合的,这是入世的“道”。又如孔子所说:“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的认知与思维方式与《中庸》中所谓:“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道,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这又是最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极高明而道中庸”。

从文学中悟道,再以国学论道,岂不美哉?宋老师与同学共同探讨,其思想语言之魅力令人折服,期间同学的认真聆听,思维激汇碰撞,以及抬头了悟的致意更是妙不可言。最终对国学课题内容的阶段性探讨获得了圆满的结束,在这“流水便随春远”,“飞雨落花中”的时节,期待下一个美好的相遇!

(撰稿:陈婷,审稿:宋先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