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O,必博娱乐

手脑并用  学做合一
陈毅

【党史学习教育】感悟伟人风范 传承红色基因——“小平风范·文化校园”巡展及党史宣讲报告会在我校举行

【时间:2021年05月27日 09:46】 【栏目:成工要闻 【来源:成工院管理员—宣传部】 【编审:党委宣传部】

5月26日,广安市邓小平故里管理局“小平风范·文化校园”巡展开展仪式在我校隆重举行。邓小平故里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钱奇及邓小平故居陈列馆负责人,校长严余松、副校长叶仲斌出席开展仪式。我校党政办、组织部、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及全体二级党组织书记、辅导员及同学代表参加了开展仪式。仪式由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冯瑛主持。

校长严余松在致辞中代表学校对小平故里管理局巡展团队的辛勤布展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本次巡展对于我校师生学习邓小平同志在领导和推进改革开放过程中表现出的精神、形成的思想方法、积累的宝贵经验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全校师生高度重视本次巡展活动,充分领略伟人风采,认真学习伟人精神。他强调此次展出是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四史教育”同时代发展、同青年学习教育相结合的一次生动实践,对引导青年辨明历史方向,承担时代使命,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将发挥积极作用。

邓小平故里管理局党组成员、邓小平故居陈列馆馆长彭兴建在致辞中指出,本次展览全面呈现了小平同志波澜壮阔、辉煌壮丽的一生,对于青年学生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希望我校学子像小平同志那样,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成为品德高尚、知识丰富、开拓进取的新一代,培养起深厚的爱国情怀,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紧连结在一起,并为之奋斗一生。彭馆长诚邀我校师生到小平故里参观学习、社会实践,加强合作,把小平故里作为我校教学的第二课堂。

我校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吴寒嫣同学代表全校同学发言。她谈到,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的创业史、奋斗史、发展史对青年学子的成长成才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邓小平同志作为党的事业的伟大变革者,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无可替代的精神引领和思想引导作用。作为青年学生要勤于学习、勇于创新、甘于奉献、坚定信念,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与历史同向,与人民同在,与祖国同行。

仪式上,钱奇局长向学校赠送了书籍并宣布“小平风范·文化校园”巡展在我校正式开展。

仪式结束后,学校在长虹会堂举行了《小平您好》观影活动。

随后,钱奇局长为成都工业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读书班第四次集中学习会作了题为《学习伟人风范传承红色基因》的党史宣讲报告。报告会由副校长叶仲斌主持。

钱奇局长从“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邓小平是崇高的,青年是有希望的”三个部分,让我们再次感受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伟大,感悟小平同志的初心使命,领略伟人风采,学习伟人精神。钱局长的报告深入浅出,旁征博引,为我们作了一堂内容丰富、通俗易懂、精彩生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党课。

报告指出,邓小平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对党和人民的贡献,是历史性的,也是世界性的。

报告指出,在邓小平同志主持下,中国全面恢复高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开创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构想,顺利收回了香港主权;以长期积累的远见卓识、丰富政治经验和高超领导艺术,倡导和推进了改革开放,使中华民族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以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不朽功勋。

报告强调,我们要学习小平志存高远、持之以恒的读书之道,学习小平求真务实、注重实效的工作作风,学习小平高风亮节、胸怀天下的人格魅力。邓小平同志开创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留下了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和邓小平理论,值得中国人民永远铭记。

报告会前,叶仲斌副校长向钱奇局长颁发了特聘教授证书。

报告会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宣传部、党委组织部、教务处、校团委主办,在校全体校领导、中层干部、科级干部、党支部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及师生代表参加。

据悉,此次“小平风范·文化校园”巡展从5月26日开始,到5月28日结束。巡展以邓小平故居陈列馆获得全国十大精品陈列特别奖的《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为蓝本,包括“走出广安”“戎马生涯”“艰辛探索”“非常岁月”“开创伟业”等5个部分,展出珍贵图片300余幅,展板一百余块,全面、系统地展现邓小平同志波澜壮阔、辉煌壮丽的人生历程。突出“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这一主题,重点展现小平第三次复出后作出改革开放伟大历史决策的过程和实践。改革开放新时期,小平同志始终站在时代要求、国家发展、人民期待的高度,同中央领导集体一起,领导我们党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步一步推向前进。

感悟伟人风范,传承红色基因,我们要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伟人为榜样,将爱国之心化为报国之行,为把我校建成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水平应用型高校而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撰稿:伍献;审稿:冯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