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O,必博娱乐

手脑并用  学做合一
陈毅

成都工业学院牵头组建的四川省电子信息产教联盟正式成立

【时间:2019年11月27日 16:31】 【栏目:成工要闻 【来源:成工院管理员—宣传部】 【编审:党委宣传部】

11月27日,四川省电子信息产教联盟启动仪式在成都市郫都区隆重召开。工信部、四川省经信厅、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发改委、成都工业学院领导及四川九洲电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长虹电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通威太阳能(成都)有限公司、成都士兰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等负责人共同启动推杆,标志着由成都工业学院牵头组建的四川省电子信息产教联盟正式成立。

据悉,四川省电子信息产教联盟由成都工业学院发起,在工信部、教育部规建中心、四川省发改委、经信厅、教育厅、中国通信学会指导下,联合省内电子信息相关企业、应用型本科高校、职业院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组建,以服务四川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宗旨,通过校际交流、校企协作和产学研结合,以构建全方位、全过程、深度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

仪式上,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副主任李宁对联盟的成立表示祝贺并指出,电子信息产业是四川省支柱性、战略性产业,坚持信息创新应用领域教育、技术、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的良性生态,建立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多种形式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培育一批技术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是当前行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将以四川省电子信息产教联盟为纽带,与高校、龙头企业共同建设人才培养基地,在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目标体系下,集聚各方力量,发挥各方作用,协同推进形成一系列行业人才培养创新方案,形成一批优质培训课程体系,培育一批产教融合示范项目,建设若干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的产业学院。希望基地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牢固树立“产教融合、供需对接、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理念。以建立人才培养工作体系为目标,形成相互依托、相互成就的工作机制。用好产业部门、教育部门的支持,明确基地建设的年度成果产出,用开放的平台把行业人才培养工作提升到新的高度。

研讨会上,成都工业学院校长严余松表示,百年学府成都工业学院长期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的办学定位和“根植地方,魂在应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办学思路,致力于建设一所产教深度融合,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高校。作为全国“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规划项目院校,学校通过“厅委共建”机制,利用长期办学积淀下来的行业产业背景和行业管理基础,积极开展校地、校企合作,不断探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和实现产教深度融合的新路径,服务好四川社会经济发展。

联盟的成立是四川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国务院深化产教融合改革这一国家战略的重大举措,是省发改委、省经信厅、省教育厅在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贯通、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四川在行动”的战略性举措,也是成都工业学院积极呼应国家BBO,必博娱乐深化产教融合改革部署,紧密围绕“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四川“5+1”现代产业体系发展规划,主动作为,深度融入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有效服务四川重点发展产业集群,“工院在行动”的现实体现。

联盟将充分发挥好各联盟单位优势,调动高校、企业和行业的积极性,形成学校、企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的深度融合,有效构建高校与行业产业在人才培养上的有机协同机制,探索5G时代下产教融合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新方案,推动产教融合在联盟内部的集聚发展,更好落实教育、人才政策和产业政策组合叠加,形成有效、稳定、可持续的产教深度融合新机制;使联盟成为四川区域发展、产业振兴和技术进步,特别是“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建设”项目自觉推进的重要力量,为推动四川省加快建设教育强省和人才强省,为行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做出更大贡献。

据了解,四川省电子信息产教联盟未来发展目标分为两个阶段,到2021年,联盟计划将发展至拥有关联性应用型本科高校15家、职业院校15家、科研机构5家、大中型企业20家、行业协会10家,围绕四川电子信息重点产业领域建立集人才培养、科技研发、社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示范产业学院8个、产教融合平台10个,遴选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10家,建成一批高水平应用型本科示范高校和特色鲜明的职业院校;到2023年,联盟将基本覆盖省内电子信息关联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和职业院校,拥有各类企业、科研院、高校上百家,构建起健全的政行企校协同机制,将四川电子信息行业建设成为产教融合型行业,将四川省电子信息产教联盟建设成全国示范产教联盟,形成产教融合新模式和新机制,使联盟成为协同育人、协同创新、协同发展示范区,构建起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发展格局。未来,联盟将建设一批现代产业学院、一批产教融合示范基地,持续探索“载体共建、人才共育、就业共管、成果共享”产教融合长效机制,以实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产教协同融合发展格局。

(撰稿:吴媚;审稿:鲜国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