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O,必博娱乐

手脑并用  学做合一
陈毅

中国教育报:校内校外齐搭台 线上线下育人才——成都工业学院建设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形势与政策”

【时间:2022年10月13日 15:38】 【栏目:媒体看学校 【来源:成工院管理员—宣传部】 【编审:党委宣传部】

成都工业学院“形势与政策”课是首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与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大影响力。该课程在学校党委的统筹领导和各部门的协同配合下,充分调动校内外资源,遵循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原则和路径,聚焦课程建设的痛点难点,逐步形成“以大讲堂引领的‘形势与政策’课‘五位一体’教学模式”,探索出一条适合普通本科院校的课程建设特色之路。

一、严格落实党委意识形态主体责任,以高度政治自觉推进“三全育人”

成都工业学院党委结合学校大思政工作格局的推进和思政课建设特点,以“形势与政策”课的综合改革为抓手和突破点,统筹领导,系统规划,专题研究,制度落实,经费支持,人员保障,为把“形势与政策”课建设成国家一流课程提供了坚强的领导。围绕“形势与政策”一流课程建设,学校党委把课程作为落实意识形态主体责任的有力抓手,构建起“三全育人”新格局:全员育人,从学校领导、党政干部、专任教师到辅导员都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育人,从课内到课外再到社会实践;全方位育人,校外专家、地方党政领导、先进模范、优秀校友、学生社团、网络阵地,线下线上,教学、管理和学生协同配合,共同育人。

二、坚决贯彻落实课程建设要求,以高标准严规范建设好主渠道

规范课程管理和运行是开展教学改革的前提与基础。在严格落实课程开设必须贯穿大学4年、覆盖8个学期、每学期8个学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日常管理,严格落实“三统一”规范化教学管理模式,即:统一排课,纳入计划;统一教研,集体备课;统一考核,兑现奖惩。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在遵循每学期《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基础上,结合校情和地方特色,补充教学内容,比如充分挖掘校友陈毅元帅的红色资源,结合“四史”开展专题教学;将学校109年实业报国、实业兴国的办学情怀和形成的成工精神及学生中的抗疫、志愿服务等先进典型融入中国精神的学习;结合四川省及成都市、宜宾市的“十四五”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来学习当前党的经济政策等。创新课堂教学方法,运用雨课堂、课堂派等互联网教学手段设计教学,开展教学互动,设计翻转课堂并纳入教学计划,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任课教师管理,实行严格的教师准入、退出和助教培养制度:通过申请、试讲、观摩学习、老带新等举措帮助新教师达到任教标准,通过集体备课、专题负责人说课等形式确保课堂教学质量。规范过程性评价和考核,利用在线课程的数据资源,实现基于数据的过程性评价,扩大过程评价比例。广泛开展学习调研,开放教学评价,广泛搜集学生意见和建议,不断促进教学改革和质量提升。

三、充分调动校内外资源,以打造“形势与政策大讲堂”品牌引领课程高质量建设

集全校之力打造的“形势与政策大讲堂”是本门课程综合改革的重要推手和教学成果,是学校党委落实意识形态主体责任的重要平台,始于2016年秋季,已形成成熟运作模式。由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党委宣传部、党委组织部、宜宾校区、教务处、科技处、校团委等部门联合主办,形势与政策教研室具体承办,力邀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等异地讲学。先后邀请了高德毅教授、阮宗泽研究员、王炳林教授、金灿荣教授等30余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地方党政干部、先进模范等进校讲学,解读时事热点,宣传国家政策,迄今已成功举办32场,校内外2万多人聆听了讲座,成为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高端讲座平台。“形势与政策大讲堂”开阔了学生视野、拓展了教学内容、促进了教师教学素养提升和干部政治素质的提高,有效解决了一般本科院校高质量师资资源短缺、课程资源获取难、内容精准把握难、讲深讲透难等问题,为“形势与政策”课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四、依托组织和制度保障,以机制建设推动构建多层次师资队伍

以大讲堂专家为引领。依托大讲堂积累的专家资源,成都工业学院建立起“形势与政策”课综合改革的专家顾问团,指导专兼职教师教学与科研。经过多年的积累,“形势与政策”课逐步形成一支由高德毅、唐晓勇等为领头人的“专家顾问团+校内外多学科专家+专兼职教师”的分层、多元化、较高水平多学科项目链模式教学科研团队。

以领导干部进课堂为示范。自2019年秋季学期起,学校所有校领导及中层干部走上讲台讲“形势与政策”课,制定了领导干部进课堂讲“形势与政策”课实施方案,从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案及课件、排课方式、行课时间、集体备课、指导青年教师等方面进行了具体安排,保证每学期校领导2—4节课堂教学有效开展。同时,通过建立领导干部与青年教师教学结对帮扶关系,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示范作用,帮助青年教师成长,推动全员育人格局的建立。

以专兼职教师培养为基础。紧密围绕省“名师工作室”建设,以制度规范青年教师培养,助力教师成长。建立“教学→比赛→科研”融合机制,组织策划四届“形势与政策”课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指导教师参加省级教学比赛,多人次获奖;组建由专兼职教师组成的科研团队,成功申报国家重点课题一项,并依托其为青年教师开通校级课题申报通道,帮助教师成功申报省市校级科研课题20余项、教改课题20余项。

五、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以在线开放课程为突破口打造国家一流课程

“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团队充分认识信息化时代推进课程信息技术化改革的重要意义,迎难而上,以建设全国共享的精品开放课程为目标,率先开展线上课程建设的探索。线上开放课程依托大讲堂专家资源,打造“优质省外高端师资+省内优质师资+校内优秀师资”组成的精品在线教学团队,建设高质量线上课程资源,已运行9个学期,上线38个教学专题,总时长4000余分钟。截至2022年10月10日,累计选课学校163所,覆盖全国29个省份,选课学生55.74万人,累计互动256.96万人次,辐射效应明显。线上高质量课程建设为2019年获批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20年获批省级思政课示范课程、2020年获批首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六、聚焦铸魂育人,以实践教学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

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实现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的重要途径,学校非常重视、积极支持实践教学开展,将其纳入教学计划,通过顶层设计,建立贯穿大学阶段的实践课程,全体学生必修,8个学时,0.25学分;大力建设实践教学平台,与陈毅故里、建川博物馆、昭觉县悬崖村、雷波县莫红乡等10余个单位共建“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基地。开发数字化陈毅纪念园,通过参观陈毅纪念园(线上线下)、陈毅诗词朗诵大赛、陈毅精神征文比赛、红色主题电影周、“陈毅杯”时政微视频大赛等,打造特色实践教学,实现实践教学课程化和学生的全覆盖。

积极发挥课堂内外育人功能,依托教研室建立求是共进社和党史教育宣讲团,教研室专职教师作指导,组织社团学生参与大讲堂及课程建设,带领学生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到脱贫攻坚一线开展国情教育,走进乡村、社区开展党史宣讲。同时开设了“形策论坛”微信公众号,由社团学生负责管理。创建学生社团,不仅为课程建设注入了青春力量,而且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社团学生组成的“筑梦先锋”实践团获批“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国家重点团队;参加“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获全国三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1项。学生在中青网等媒体发表新闻稿30多篇。社团首任社长2015级学生何攀毕业后毅然选择考湖北孝感选调生,把青春挥洒到祖国需要的地方。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国家大思政课建设方案的颁布,令成都工业学院更加坚定了课程改革的决心和信心。未来的改革路上,“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团队将在学校党委的领导和学校各部门的支持下,不断丰富以“形势与政策大讲堂”为引领的“五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实践,努力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不断提升学生对课程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提高国家一流课程“含金量”,为全国师生贡献更优质的线上课程资源,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伟大事业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黄艳 罗英)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2-10/13/content_615026.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