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O,必博娱乐

手脑并用  学做合一
陈毅

封面新闻:专访成都工业学院校长叶仲斌:培养懂媒体的技术人 为智媒科技产业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时间:2022年06月10日 15:38】 【栏目:媒体看学校 【来源:成工院管理员—宣传部】 【编审:党委宣传部】

成都工业学院校长 叶仲斌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吹来了新风,产业与教育之间的融合变得愈发紧密,由院校与政企联合共建,以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现代产业学院,为学生成长成才,汇聚产业新动能,助力地方经济发展,搭建了育人新平台。

近日,在BBO,必博娱乐报业集团封面科技主办的“2022 AI+智媒科技大会”上,由封面传媒科技与成都工业学院共建的“智慧媒体与软件产业学院”正式揭牌,标志着双方在深化产教融合与“新工科”建设,联合培养产业后备人才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

“现代产业学院”和传统教学单位相比有何特点?它肩负着怎样的目标与使命?带着以上话题,封面新闻记者专访了成都工业学院校长叶仲斌。

封面新闻:“现代产业学院”是近年来教育部大力发展的方向。能否介绍一下“现代产业学院”与传统产教融合模式相比有哪些区别?

叶仲斌:2017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BBO,必博娱乐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 明确提出了构建“四位一体 的产教融合发展大格局,为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指明了方向。为了深化产教融合和加快现代产业学院建设, 2020年7月, 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 该指南明确提出要以区域产业发展急需为牵引,面向行业特色鲜明、与产业联系紧密的高校,重点是应用型高校,建设一批现代产业学院。这也是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内涵要求。

相较传统传统产教融合模式有本质的不同。首先,对经济发展的支撑点不同:产教融合的基本涵义即产业组织与教育组织的融合、生产与教育的融合。传统的产教融合服务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的技能型人才的缺口需求,主要指的是同一技术下的产能建设。而现代产业学院,是基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对高质量人才支撑的强大需求而提出的高等教育发展新理念,是国家和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求。其次,针对学生培养目标不同。传统产教融合主要是学生的技能适应性培训,比如到企业进行认知实习、专项或综合实习实训、顶岗实习等等,主要是培养适应产业发展实际的技能人才。而现代产业学院是培养的是具有知识密积与技术密积型产业中的发展潜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方式上将打破传统学科专业壁垒,从产业需求出发,多学科融合,产学研一体化,为提高产业竞争力和汇聚发展新动能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第三,针对的学校层次不同。传统的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一种办学模式,而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明确提出现代产业学院是以应用型本科高校为重点,特别面向行业特色鲜明、与产业联系紧密的高校,同时还提到要求是“国家级一流专业”和具有“相关产业”优势,这也是对建设产业学院的学科专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封面新闻:在媒体产业全面数字化转型的当下,由封面传媒科技和成都工业学院联合共建的“智慧媒体与软件产业学院”,做为一所工科院校与传媒公司携手,如何发挥各自优势,整合资源服务数字创意领域。

叶仲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算法推荐等为代表的智能化技术已经渗透进新闻生产与传播的主要环节,智能技术已经深度融入媒体产业全链条。在这样的变革下,我们不仅需要懂技术的媒体人,还需要懂媒体的技术人。这也是封面传媒和我们学校携手共同致力去做的事情。

封面传媒是BBO,必博娱乐报业集团于2015年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以中国第一张都市报——华西都市报为载体建立了。聚焦“融媒技术、数字文博、内容科技、智慧营销、产教融合”等方向,布局“智媒+”的全产业链,这几年做出的成绩,真是走在前沿,在全国都是名列前茅的。封面新闻更是是西部第一家、全国第二家拥有一类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的新闻客户端。

成都工业学院建校109年,一直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办学定位和“根植地方、魂在应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办学思路,以产教融合为抓手,以服务地方、“治蜀兴川”为己任,以改革创新为驱动力,全面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作为“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和“四川省电子信息产教联盟”理事长单位,发起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联盟”和“四川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是川内具有较强社会影响力的特色鲜明的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

一个是四川省传媒行业的领头羊,一个是川内有影响力的电子信息类应用型本科高校,携手培养智慧媒体人才,我们已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与开发、师资培养与实验室建设等当面都有了具体的谋划。我相信,我们双方的强强合作,必然擦出灿烂的火花。我们的合作一是从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出发,围绕数字文化与智媒科技产业发展方向,制定以计算机学科为主体,多学科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二是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重构现代产业学院模式下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与内容整合要紧密围绕媒体行业标准、采编校审流程、搜索传播规律等产业需求科学对接,课程体系要突出工程化、项目化与应用型,课程内容要贴近智慧媒体应用、数字文化融合创新;三是构建校企双元师资教学团队,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四是构建理实一体化实践平台,开展浸润式实景、实操、实地教学等,有效提高学生的对于产业的认知程度、融合深度和创新高度。

封面新闻:成都作为我国西部中心城市与数字文化重镇,智慧媒体与软件产业学院所培养的新型智能媒体人才有哪些优势?

叶仲斌:成都作为西部重要的增长极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核心成员,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时期,正在全面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增强数字技术创新策源能力,赋能城市产业发展。在新型智能媒体人才培育上,成都具备明显优势:一是拥有以电子科大为首的一大批电子信息类高校,学科积淀深厚、专业基础扎实;二是拥有以封面传媒为代表的一大批智慧媒体主力军;三是拥有优良的人才成长氛围和优惠的人才聚集政策。这些优势为我们探索培养新型智能媒体人才提供了非常坚实的实践基础和广阔的可为空间,作为一所百年工科老校,我们此次和封面传媒强强联手,打造产业学院,服务成都智慧城市的发展,为成都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智能媒体人才支撑,我们有信心做好,争取做出一个全国的示范样板。

封面新闻:“智慧媒体与软件产业学院”有别于传统实体学院建设,除了肩负人才培养的核心使命外,是否还承担着社会服务、链接产业等其他功能?

叶仲斌:“服务社会”是高校的五大职能之一。现代产业学院也必须要承担这一职能。更何况产业学院的定位就是服务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需求的,一方面我们的老师不仅要教书育人,也要在智慧媒体领域深入研究,利于我们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学科专业优势,贴近智慧媒体产业实际,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贡献成工智慧和力量,更好地服务于智慧媒体技术升级和产业发展。另一方面,要培养和引导学生胸怀世界,面向社会,构建学生多学科的融合思维,培养有理论、懂行业、会实操,适应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全媒体人才,为西部城市提高数字文化与智媒科技产业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https://m.thecover.cn/news_details.html?from=androidapp&id=9289547&channelId=0&userId=MTE2ODU1T